第三届“中国-中亚”智库论坛9月21至22日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西安举办。论坛主题为“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昌林在开幕式致辞中说,中国与中亚历经千年的友好关系日益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今年5月,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举办,在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我们愿与中亚伙伴携手同行,落实好三大倡议精神,共筑守卫安全的坚强防护盾,打造互利共赢的发展示范区,共建相知相亲的人文大家庭,打造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塔吉克斯坦科学院副院长穆哈马德·阿布杜拉赫蒙指出,相较于其他C5+1机制,中国与中亚五国机制内容更加丰富务实。当前,中亚地区面临极端主义等安全威胁,未来希望中国同中亚共同维护地区安全,制定更加务实的安全合作机制,为中亚发展提供和平发展环境,并在经贸合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高新技术、人文交流等领域继续推进合作,为地区稳定注入强大动力。
吉尔吉斯斯坦驻华大使阿克提列克·穆萨耶娃指出,中国-中亚峰会是双方关系发展的历史性时刻,表明各方进一步加强合作的坚定承诺。对中亚来说,互联互通至关重要,中亚借此更加紧密地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中。因此,中吉乌铁路建设至关重要,将使中亚摆脱僵局,扩大从亚洲经土耳其到欧洲、中东、伊朗、海湾国家和北非的运输能力。
乌兹别克斯坦驻华使馆副大使巴季尔·杜尔苏诺夫表示,乌方是率先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中乌对中亚地区有着维护本地区安全、繁荣和共同发展的共同愿景,双方可进一步加强贸易联系,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借中吉乌铁路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加强教育和人文合作,成为复兴古丝绸之路的关键参与者。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孙壮志表示,在世界走向多极化大背景下,欧亚区域开始由大国占统治地位的强制型秩序向各国寻求平等相待的合作型秩序转变,这种不可逆转的变革不仅带来地区治理体系的深刻变化,而且促进了新型区域合作模式的形成与发展。2020年正式启动的“中国-中亚”合作机制虽然成立最晚,但受到各方高度重视,发展迅速,影响越来越大。未来可增强地区国家互信,提升合作水平,确定公认的规则和制度框架等方面完善欧亚地区治理。